网站首页 > 厦门资讯> 文章内容

创新手段赢得满堂喝彩br为厦门与“海丝”沿线国家搭建沟通桥梁

※发布时间:2019-3-11 12:36:58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因身体不便,93岁的谢远芳老人没能和观众见面,但是,另一位同样93岁的老阿婆蔡玉报带着全家来了。3月28日,“海丝·闽南情——中国厦门文化旅游汇”活动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哥打基纳巴卢收官,在现场,蔡玉报听着南音、看着布袋戏,引发思乡之情,不禁老泪纵横。

  一条“海丝”邮轮航线,搭建起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、文化、外交友好交流往来的桥梁。3月22日至31日,由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,市新闻办、市文广新局、市外侨办协办,厦门港务控股集团为主承办的“海丝·闽南情——中国厦门文化旅游汇”活动,先后在菲律宾、文莱、马来西亚三个国家开展。此次活动以从厦门母港出发的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”邮轮航次(厦门—马尼拉—长滩—文莱—沙巴—厦门)为载体,在沿途港开展文化旅游推广交流活动。这是全国首例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。

  创新手段,赢得满堂喝彩。与以往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不同的是,此次“海丝·闽南情——中国厦门文化旅游汇”活动,搭乘着“朝阳产业”邮轮业发展的东风下南洋,中华文化、闽南文化唱起了主角,实现了城市形象宣传、旅游形象宣传、闽南文化宣传、企业文化宣传四大效果的提升。

  “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,要坚定文化自信,要推进国际能力建设,讲好中国故事。今年1月份,《厦门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》提出,要充分发挥闽南文化在打造‘21世纪海上丝绸之’相通、建设情感交流平台方面的独特作用,扩大对东南亚的文化艺术交流。”此次活动的厦门代表团团长、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钟海林介绍说。

 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党委、董事长陈志平介绍,厦门邮轮母港作为全国四大邮轮母港,已经成为福建与世界对话的一张名片,正在架起“引进来”“走出去”的双向交流、互利共赢的沟通桥梁,不仅壮大福建海洋经济,也将发挥整合、辐射效应,服务全省全域旅游发展。同时,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承办的此次活动,以邮轮为载体文化,模式为全国首创,并得到多个部门大力支持,最终活动效果超出预期。通过承办这次活动,我们认真总结经验,夯实文旅交流合作基础,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愿意为全省各部门、各(设区)市开展“海丝”文化旅游活动搭建交流平台。

  3月28日,在此次活动的“收官站”马来西亚沙巴州哥打基纳巴卢,厦门代表团将集合闽南多种艺术形式的“音舞诗画”《心·声》再次公演——此前,也就是3月25日,《心·声》在菲律宾马尼拉首次公演,一炮打响,梦见放鞭炮乡音乡情现场数百名华人华侨泪点。

  《心·声》基于一个线岁的小女孩谢远芳跟随家人从厦门乘船逃往菲律宾,80年后,年逾九旬的谢远芳在家人的陪伴下重回鼓浪屿,家乡的发展让她震撼,也勾起她无尽的思乡之情。

  这个故事最初是一篇征文,在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策划运作下变成舞台剧;而后在厦门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,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、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、厦门市南乐团加入团队,融入布袋戏、南音等极具闽南特色的艺术形式,故事进一步丰满、内涵,变成“音舞诗画”《心·声》。

  与马尼拉站相比,哥打基纳巴卢站的演出效果更上一层楼:当地华文提前刊发了预告消息,来到现场观看演出的当地接近1000人。许多华人华侨家庭驾车几个小时,专程从周边城市赶来,他们赶来的原因很简单:为家乡的发展变化喝彩,听听几十年日思夜想的乡音,带着自己的儿女来寻根。

  “落叶总要归根。只要有船,汪洋能渡,家乡不远;只要有港,不惧远航,随时都能回家!欢迎回家!”听到这句台词,93岁的蔡玉报老人不断擦拭眼泪。环视四周,几乎每位观众都被剧情所感染了。

  和《心·声》中的故事主人公谢远芳的经历非常相似,蔡玉报也是十几岁就随家人从厦门乘船下南洋。虽然时间已经快过去了一个世纪,但提起家乡,蔡玉报仍然记忆犹新,“老家的手工米粉非常好吃……”看着宣传片《正港之味》,老人一字一顿地说。

  蔡玉报的大女儿是出生在马来西亚的第二代华人,她对宣传片《鹭岛之光》中展现出的厦门城市景观发出赞叹,“看到厦门发展得这么好,城市建设这么漂亮,我非常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,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厦门旅游”!

  此次活动演出节目总策划、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蔡思伟向记者介绍说,“海丝·闽南情——中国厦门文化旅游汇”活动采取“邮轮+文旅”创新模式,其初衷,就是树立文化自信,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,使其留下来、用起来,走下去、走出去。演出的成功离不开演职团队的全情付出,包括主演老奶奶对人物的精准刻画、编导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及小白鹭演员的带病等等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厦门文艺演出团体的专业性。通过此次整合团队协作,我们对未来打造文旅产品充满信心。

  “搭台、企业唱戏”,此次活动覆盖面广、影响力大,使用邮轮+文化的创新模式,不仅对外展示了文化自信,也在福建省与“海丝”沿线国家旅游经济交流中打开良好局面,助推我省全域旅游发展,成为福建与世界对话的一张名片。

  此次推广活动,厦门代表团在菲律宾马尼拉、文莱斯里巴加湾、马来西亚沙巴哥打基纳巴卢都开展了文旅推介活动,不仅推广鼓浪屿这样的厦门旅游代表景点,武夷山、土楼等福建旅游资源也同时进行推广展示。“邮轮是一座桥梁,这种新兴旅游方式,首先将带来中外游客的双向交流,”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副总经理蔡思伟介绍,“境外游客乘坐邮轮来到厦门,可以通过便利的交通网络前往周边景点。因此,邮轮将发挥全域旅游龙头作用。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探索,厦门邮轮旅游为福建省全域旅游做出应有贡献,为平潭等地邮轮码头建设发展提供借鉴经验。”

  当前,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中,全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的厦门邮轮母港走在前列。首先,在母港建设投资方面,厦门港已投资超过160亿元建设世界最强的码头泊位硬件设施和综合体“海上世界”,计划在2022年全部完工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海上世界”由招商蛇口联手厦门港务打造,这个品牌,使用“前港、中区、后城”建设模式,已经在深圳蛇口落地并取得良好发展势头,带动母港客流快速增长。

  记者了解到,厦门“海上世界”拥有诸多创新业态,如,“海上世界”拥有1.5万平方米的线万平方米的第五代海洋馆,注重海洋文化体验;高60多米的巨型摩天轮,实现高空360度俯瞰山海景观,符合厦门的浪漫气质;文化创意市集的加入,也为这里带来文化旅游方面的新体验。因此,“海上世界”项目使用了区域开发的概念,注重打造城市公共生活空间,是厦门的“城市会客厅”。

  “港城融合是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,厦门母港的发展模式已占得先机,”蔡思伟说,“如果邮轮是桥梁,那么,来到厦门后,游客将有两个‘零距离’目的地,一是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,二是‘海上世界’,这种条件将带来强劲吸引游客集聚能力。”

  另外,厦门邮轮母港在政策方面也占据优势,如厦门是中国的东南门户,是国际航运中心,是自贸试验片区,是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”的支点城市;母港功能片区全部位于自贸试验片区内,去年已率全国之先开展邮轮物供创新模式探索,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拥有先行先试优势。

  “以人民为中心,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”,是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最新趋势。此次“海丝·闽南情——中国厦门文化旅游汇”活动,是全国首次举行以邮轮为载体的文旅推广活动,使厦门邮轮母港在“文化+旅游”模式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。

  在活动反响方面,共有菲律宾、文莱、马来西亚三个国家的十几家华文对活动予以报道,“闽南文化惊艳亮相”“厦门之美震撼”等成为报道关键词;境内、、中新社共30多家对活动进行报道,播道超过300篇/条。

  除了在当地引发轰动效应的《心·声》,此次活动在“歌诗达·新浪漫号”上也安排了互动演出《厦门邮轮之夜》,拍胸舞、南音、布袋戏等闽南文化艺术形式,在这艘意大利风情的邮轮上实现文化交融,向来自、上海、四川、江西、云南等多个省市的游客全面展示,文化艺术演出效果获得一致肯定。

  相关华人华侨组织也希望与厦门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,比如,菲律宾当地侨领表示,希望马尼拉南音社“回国探亲”,在交流中进一步使闽南文化在海外发展壮大。同时,菲律宾、文莱、马来西亚等三个国家的部门均对厦门发出邀请,希望在“海丝”航线常态化经营方面开展具体合作。(林世雄陈雯娟)

  不为人所知的是,从一篇征文变成一场“音舞诗画”,《心·声》仅用时37天。其创作过程,堪称厦门文化艺术力量的一次全面展示。

 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室主任陈凤辉说,这体现出厦门文化艺术丰厚的积淀,各方能够根据需求,将已有具备一定艺术水平的音乐、舞蹈元素穿插编织,这是《心·声》能在37天内出炉的主要原因。

  同时,为确保《心·声》整体演出效果,在公演前,将演出道具通过空中航班提前运送到马尼拉、沙巴。“在马尼拉、沙巴,面对设备故障、突然停电等突发状况,承办方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保障团队用完美的预案及时排除困难,了我们演出的顺利开展及演出效果,体现了活动组织的专业水平。”陈凤辉说。

  活动承办方表示,如果征文《坐电船回家》为1.0版,那么,《心·声》就是2.0版。接下来,这部“音舞诗画”还要继续蝶变升级,变为更高、更完美的版本,争取作为厦门文化旅游的代表性剧目,面对全球海外华人华侨公演,成为厦门文化艺术走出去的一个重要产品。

  当然,蝶变升级,需要精益求精,陈凤辉说:“我们可以把文本、音乐、舞蹈等要素,都进行进一步的和雕琢。比如,我们可以将人物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挖掘,让人读一遍剧本就能落泪。我想,只有这样,这部剧才能真正代表厦门,长久地公演下去。”

  福建自古就是对外交流的窗口,闽南文化在东南亚国家根植数百年,闽南人为菲律宾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  菲律宾华人华侨群体约有1 10万人,其中八成以上为闽南,此次厦门方面派出文化艺术交流团乘坐邮轮来菲律宾演出,不仅为“一带一”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合作机遇,也将为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添砖加瓦。

  600年前,郑和船队七下西洋,和平交往的种子在彼时种下,如今已是一片郁郁葱葱。今日厦门犹如展翅的白鹭翱翔腾飞,邮轮旅游承载着新再下南洋,为中华文化、闽南文化,为中国与“海丝”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。

  马来西亚沙巴旅游资源丰富,去年接待中国游客43万人次,希望此次活动,将促成多方合作共赢,实现厦门至马来西亚各港口之间邮轮航线的常态化运营。

  中国的“一带一”好在哪里?首先看到的就是对旅游发展的助力。这五年来,从中国来沙巴旅游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,2018年前两个月达到5.86万人次,全年预计可达55万-60万人次。这对于沙巴来说,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。

  沙巴热忱欢迎邮轮旅游这种新方式。目前,沙巴的酒店资源捉襟见肘,用邮轮运送旅客,解决了酒店资源不足的问题。希望未来,厦门和沙巴哥打基纳巴卢可以缔结友好城市、姊妹港,希望每个月都能有从厦门开来的邮轮。

  今年前两个月,来菲律宾的中国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.44%,达到256880人次,此次厦门开通直达东南亚的邮轮航线,进一步满足了两国旅游业的发展需要,将实现双方互利共赢。

  

关键词:厦门新闻 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