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> 厦门美食> 文章内容

小吃一条街周年调查:小吃火了厦门老街

※发布时间:2018-7-23 23:59:43   ※发布作者:habao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作为旅游城市,每天都有无数人潮涌入厦门。通往鼓浪屿的轮渡码头是他们的必经之地,游客往往以这里为圆心向周边辐射,然后用脚步丈量鹭岛的风景名胜。而在轮渡周边的人气景点中,人和小吃一条街既是时新的,也是古老的。

  作为原汁原味的观光夜市“标本”,这条小吃一条街到今年9月刚满周岁。但人和本身,却是厦门旧时代商业繁华的历史。当这条208米长的老街以崭新面貌亮相,当的夜市文化在此扎下根来,人和小吃一条街的这一年,注定有很多故事。当人潮带来生机,当商业历史,这里有成功的欢愉,也有挫折的磨砺。

  晚上7时许,导报记者来到鹭江道边上的人和小吃一条街入口。街口的标志性牌楼是专门做起来的,人潮从这里如水一般流进人和。按照小吃街管理方的统计数据,平时这里每天有5000至1万人次到访,周末时能有两三万人次,而每逢黄金假期甚至能到四五万人次。按此掐指一算,开街头一年,人和就有令人咋舌的500万人潮!

  然而,与庞大客流量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人和的狭小。在这条仅有208米长的老街,一字排开48个摊位,留下的是不怎么宽敞的过道。白天人不多的时候还算通风,但是到了晚上人头攒动、摩肩接踵的高峰时段,密集人流加上摊商料理食物时的蒸腾热气,就真的比较闷热了。虽然不少摊位设有专门的设备喷洒水雾降温,但坐在摊边吃东西的游客大多大汗淋漓。

  除了好不好吃外,更多人关心卫生状况的好坏。毕竟的观光夜市摊商的卫生,并不输给正常的餐厅。导报记者在人和看到,地面的卫生状况还算令人满意,除了偶尔出现的水渍外,垃圾鲜少见到。店家都穿着统一、戴着口罩,料理台上有防尘防蝇的罩子。为了食材的新鲜和安全,很多摊商现场都有冰柜来储存食材。对于这样的卫生状况,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好几位食客,他们普遍觉得“还是比一般边摊放心的”。不过当我们看到在桌椅板凳间穿梭的清洁车时,也不禁有点感叹。

  每当夜色,小吃街就演变成万人捧场的舞台,美食是其中主角,而背后牵系着的是48个老板的生意。毋庸置疑,庞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是他们留在此地的基础。但相伴而来的激烈竞争,使得一年内有的在此生根发芽开花,也有的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
  如今走在小吃街上,无论是烧烤摊还是果汁铺,我们所看到的戴着口罩、拿着夹子忙碌吆喝的大多已不是人,而是老板们在厦门聘请的员工。由于生意稳定,更多的老板选择“坐镇”或是往来两岸开拓更广阔的市场。“高雄无骨鸡脚冻”边,那个过去总站在摊位旁打量游客吃后表情的老板李育睿已不在现场,只剩下热情的老板娘招呼着人。原来,因为鸡脚冻卖出了成绩,这家老板不仅开发了新产品“奶香虾仁蛋”,还远赴南昌为新的小吃街做筹备。

  市场是的,我们试图寻觅一年前小吃街开张时颇有人气的马铃薯塔,却怎么也找不到。细问才知,由于在本地找不到适合作为原料的马铃薯种类,做出的薯塔发黑影响美观,这家才待了两三个月就不舍地离开。事实上,一年后还着的只有开张当时的三分之二,更有四五十个老板“虎视眈眈”等着加入。小吃街的人潮犹如淘沙大浪,留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,但一定是最适合这里的。

  在“小吃一条街”进驻这里之前,人和就是一条不大不小的“杂货街”。两边的店面大多是本地人经营的风味餐厅,严格来说才算这里的“东道主”。“48个摊位挡在店门口,会不会影响店主们的生意是很多人的担忧。不过据导报记者现场观察,两边店铺都忙得不亦乐乎,有的甚至也以“闽台小吃”为招牌吆喝起来。店与摊共生共存的景象,煞有趣味。

  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店主,他也说,小吃街开张后所带来的人潮让参观业绩翻倍,速度之快是他们始料不及的。“他们摊位小,一些旅行团就会带到店里坐。”不过店家也有小小的“抱怨”,因为原本两三千元的店面月租,已经涨到1万多元了。为了经济效益店主不得不努力提高品质,不知不觉卷入这场“美食大战”之中。

  不过,鲜花盛开的地方也一定会有杂草。48个摊位的两侧随处可见占道经营的小贩,其中不乏同样打着 “小吃”招牌,销售的食物是否正、质量如何却无人知晓。外地游客初来乍到,恐怕很难搞清楚到底哪边的才是正小吃。不仅挤压了小吃街的空间,也让这里的美食品质打了折扣。

  晚上11点,夜市准时收摊,这个热闹了一晚上的街道,也恢复了难得的安静。整整一年,人和小吃街为厦门观光业及商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否认,而它的管理与未来发展,将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。(林静娴)

  本文由 790游戏(www.790.kim)整理发布